在 CCD 视觉检测过程中,光源配置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,其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体现在多个维度。
不同光源类型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检测效果。常见的光源类型有环形光源、条形光源、背光源等。环形光源适用于检测物体表面的划痕、凹陷等特征,它能从多个角度均匀照射物体表面,使表面特征更加清晰地呈现于 CCD 相机中;条形光源常用于检测长条形物体或物体的边缘,其线性光照可以突出物体的轮廓和边缘细节;背光源则主要用于获取物体的轮廓信息,通过将物体与背景进行强烈的明暗对比,使物体的外形轮廓清晰可见,有助于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。若光源类型选择不当,就无法凸显被检测物体的关键特征,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。
光源亮度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。当光源亮度不足时,物体表面细节无法充分展现,CCD 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会偏暗,一些细微的缺陷或特征可能会被掩盖,难以被识别出来;而光源亮度过高,又会使物体表面出现反光现象,造成图像局部过曝,丢失部分细节信息,同样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。因此,需要根据被检测物体的材质、颜色以及表面特性等,合理调节光源亮度,使图像的灰度值处于合适的范围,从而清晰地呈现物体的特征。
光源照射角度对检测结果有着直接作用。不同的照射角度会改变物体表面的反光和阴影情况。例如,当光源以垂直角度照射物体时,物体表面的反射光会直接进入 CCD 相机,可能会产生反光干扰;而以一定倾斜角度照射时,能够更好地凸显物体表面的凹凸变化,使缺陷部位产生阴影,便于检测。针对不同的检测需求和物体特性,调整合适的光源照射角度,能够增强图像中特征的对比度,提高检测的可靠性。
光源的均匀性同样不容忽视。如果光源照射不均匀,采集到的图像会出现局部亮度不一致的情况,导致物体表面同一特征在不同区域的呈现效果不同。这种差异会干扰软件对图像的分析和判断,可能将正常区域误判为缺陷区域,或者遗漏真正存在缺陷的部位。只有保证光源均匀照射物体表面,才能使采集到的图像稳定、可靠,为准确检测提供基础。